首届中国环境谷双碳峰会暨工业碳中和专委会揭牌仪式顺利召开
信息时间:2022/8/16 9:32:39阅览次数:1113次分享到

2022年8月16日下午,首届中国环境谷双碳峰会暨工业碳中和专委会揭牌仪式在合肥市中国环境谷成功举办。本次峰会由安徽省生态环境厅、合肥市人民政府、长三角G60科创走廊联席会议办公室主办,合肥市蜀山区人民政府、长三角G60科创走廊环境产业技术创新联盟、中化环境控股有限公司承办,安徽省生态环境保护协会、安徽省私募基金业协会协办。


640.jpg


本次峰会设合肥、北京双会场,并在G60科创走廊视频号进行连线直播。峰会邀请到了中国生态环境部应对气候变化司、安徽省生态环境厅、合肥市人民政府、合肥市生态环境局、合肥市发展改革委员会、长三角区域合作办公室相关领导,以及长三角G60科创走廊环境产业技术创新联盟领导、碳中和专委会及会员单位代表、双碳联合实验室代表、双碳领域企业代表等各界政府领导、企业和技术人士等盛请参加。


峰会以促进双碳及环境领域技术成果转化、服务区域产业创新、助推合肥本地科技创新为目标,对双碳及环境产业发展现状、问题解决策略及未来发展建议等进行了深入研讨。国家生态环境部应对气候变化司副司长蒋兆理,中华环保联合会副主席、原环保部总工程师杨朝飞进行线上致辞,为峰会开幕揭开序章。

640 (1).jpg


640 (2).jpg


640 (3).jpg


640 (4).jpg


长三角G60科创走廊联席会议办公室产业组组长、松江区科创发展办公室副主任戴志明,安徽省生态环境厅副厅长、一级巡视员罗宏,合肥市人民政府副市长何逢阳,合肥市蜀山区委副书记、区长杨森分别进行现场致辞,各位领导主要就双碳背景下的国家政策、发展形势、环境产业布局、产业高效协同及发展建议等进行了介绍和指导。


中化环境控股有限公司为G60环境产业联盟工业碳中和专委会的理事长单位,中化环境控股有限公司党委副书记、副总经理张传向在北京分会场为大会进行了线上致辞。张传向总表示,双碳作为国家未来发展导向之一,也是中化环境未来发展的重要目标,中化环境将着力推动“减碳生态”的构建与形成。未来,中化环境将依托合肥在长三角和中部地区得天独厚的地理区位,会同合肥市及蜀山区持续赋能,共同构建一个大企业有担当、中小企业有动力、创新型企业有成长的环保产业生态圈,共同推动双碳目标的实现。


新起点--工业碳中和专委会揭牌


640 (5).jpg


在峰会现场隆重举行了“长三角G60科创走廊环境产业技术创新联盟工业碳中和专委会”的揭牌仪式。工业碳中和专委会是在合肥市发改委及合肥市蜀山区政府的支持和推动下,由中化环境控股有限公司与长三角G60科创走廊环境产业技术创新联盟共同设立,是长三角G60科创走廊环境产业技术创新联盟的核心专业委员会之一。聚力环境产业领航企业,推动合肥市中国环境谷环境产业协同创新和一体化发展。工业碳中和专委会的成立将依托长三角G60科创走廊的平台力量,发挥中化环境在环境领域的龙头作用,协同创新,助力长江三角区域环境企业快速成长,为实现长三角区域环境产业升级及绿色发展提供坚实保障。


长三角G60科创走廊已写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并被赋予“提高长三角地区配置全球资源能力和辐射带动全国发展能力”的重任。工业碳中和专委会在合肥的落地,在助推安徽环保及低碳经济发展并加速融入长三角的同时,也将有力地推动长三角地区环境产业协同发展,加速长三角经济、生态一体化,进而促进中国环境生态产业高质量一体化发展样本区域的打造,为中国经济新旧功能转换、提质增效形成有益助力。


新征程--双碳联合实验室(合肥)揭牌


双碳联合实验室(合肥)的揭牌仪式也在峰会现场瞩目完成。双碳联合实验室(合肥)全称为“碳达峰碳中和数智化暨区块链+能源创新实验室(合肥)”(以下简称实验室),是由中化创新研究院、中国移动、中国质量认证中心、平安金融壹账通等联合发起。实验室旨在针对能源、化工、交通等行业以及企业、园区等典型场景,研发产业侧双碳治理技术体系和可复制可推广的示范应用的落地和推广。实验室落地合肥,将依托区块链、5G、大数据等数字信息化技术,推进在“碳监管、碳减排、碳交易、园区和集团企业双碳治理、双碳领域国家高端专业智库”等诸多“双碳”场景地开发、创新及示范性应用,促进安徽省建设全国“双碳智能化”示范样本和示范基地,助力安徽“双碳”目标的达成。


新突破--入驻中国环境谷意向签约仪式


通过工业碳中和专委会与全国双碳及环保领域优质企业在合肥的长期对接、沟通及服务,已经实现高难度废水创新新材料产品研发及生产项目、系统生态循环及水生态建造修复项目、生态化感抑藻及控藻项目、温室气体检测技术项目、半导体行业配套尾气处理设备研发及生产项目、光触媒清洁技术研发及产业化项目总计6个项目成功签约并入驻中国环境谷。合肥市蜀山经济技术开发区党工委书记、管委会主任卢磊出席了正式签约仪式。


新局面--中国环境谷推介


合肥市蜀山经济技术开发区党工委书记、管委会主任卢磊对中国环境谷的成立背景、现状及发展目标进行了着重介绍。“中国环境谷”核心区坐落于合肥市蜀山经济技术开发区,由合肥市人民政府与中科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联合共建。目前,“中国环境谷”已基本构建起“环保技术研发—核心基础零部件生产—环保装备制造—环境治理、环保工程及环保服务”等较为完整的产业链,集聚了环境领域重点企业近200家、国家和省级环境领域科研平台27个,以及大气污染和温室气体监测技术与装备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和水环境污染监测先进技术与装备国家工程研究中心两块“金字招牌”。2021年“中国环境谷”产值突破240亿元,连续三年复合增长率接近100%。未来,“中国环境谷”将抢抓碳达峰、碳中和发展机遇,全力实施“全域科创”战略,努力提升科技成果转化能力,不断推动合肥市乃至安徽省整体的产业创新。


新发展--双碳技术及政策解读


“碳达峰、碳中和”是当下我国各领域布局、发展的核心背景。近年来,“美丽中国”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可持续发展理念贯穿政策始终,国家尤为重视生态文明建设。对政策和技术进行深刻解读、宣贯、领会是工业碳中和专委会的主要职责之一。在本次峰会上,特别邀请了三位行业领域专家围绕“双碳”进行政策解读及技术分享。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原社会发展研究部室主任、国务院特殊津贴获得者周宏春进行了《实现中国环境谷的减污降碳协同和高质量发展》的主旨分享。周宏春通过对世界趋势、局势要求、政策导向等的分析进一步阐释了我国走“双碳”道路的必然性及其适宜的发展路径,指出应将环保产业同构建绿色低碳循环经济体系、提升能源利用效率结合起来,通过减污降碳协同以实现环境治理成本的最小化,同时也为中国环境谷未来发展指出方向。


中国社会科学院金融学硕士,现任中国国际科技促进会碳中和工委副秘书长、中科院碳中和评价体系联合实验室副主任史寅虎在《中国碳资产市场分析》主旨分享中介绍了中国碳资产交易的背景、意义、发展历程及发展现状,指出我国碳资产市场正在迎来历史性的重大发展机遇。史寅虎指出,我国目前碳资产交易已经初步建成了碳资产交易体系,未来随着能源、钢铁等重点排控企业需求的爆发,中国碳资产将形成一个万亿级别的需求市场。届时开发核证自愿减排项目、碳金融等碳资产细分领域和市场的需求也将迸发出新的增长潜力,在助力中国“双碳”目标实现的同时,也将成为促进我国经济绿色、提质、增效的新动力。


640 (6).jpg


中国科学院空天院遥感中心党支部书记、空天信息创新研究院高级工程师王大成进行了《基于卫星技术的空天地一体化“双碳”监测》的主旨分享。王大成着重指出目前国内双碳项目核心面临缺少完善碳达峰碳中和标准计量和统计监测评价体系、技术标准以及完善碳排放数据管理和发布制度等的问题,而碳源遥感监测技术与具体场景的应用将有利于突破该问题的限制。针对以碳源监测技术与林业碳汇应用的实际案例--空天地一体化生态碳汇智能监测平台项目进行了详细的分析介绍。最后王大成指出,未来将应扩大利用碳源遥感监测技术,稳步建设先进的碳卫星星座,提升全球及中国碳收支监测能力,并以此建立碳中和监测评价服务系统,并发展空间信息金融科技,深化空间信息应用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数字产业化”。


新技术--双碳及环保领域优质技术成果推介


本次峰会以碳达峰碳中和为主题的高端交流平台,汇聚了各方力量,围绕双碳目标,从“政、产、学、研、用”全方位展开互动交流,搭建了高层次的交流平台和高实效的洽谈平台。会上,6家优质企业代表也对双碳及环保领域的优质技术成果进行了推介。在当前双碳目标引领下,环保新格局正值开创构建进行时,中国环境谷在此背景下打造了一个优质和开放的产业发展平台,在当前双碳实践中着力践行政府及央企的示范带头作用,必将吸引更多优质项目地落地和发展。